30年代的老舊廠房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卻別具特色。內部設計與外觀互相統一而融合,而關于它的歷史將成為設計師內心獨特的感知。
老建筑給我們帶來的,不是鋼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容身之所,而且承載滄桑時光古樸之韻的靈魂歸宿地。而老廠房的氣質便是包含了這樣元素和內涵,城市的加快發展讓一些機器的轟鳴聲消失殆盡,朝不保夕的被取代命運需要用智慧和覺察去改變,那么倫敦APA的設計師就做到了。30年代的老舊廠房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卻別具特色。內部設計與外觀互相統一而融合,而關于它的歷史將成為設計師內心獨特的感知。
規則的方形格局組合而成的老產房,在空間的中心位置用鐵皮貨柜搭建了儲物室,內部規劃有序。這樣的立方體模柜如同家的核心,利用立方體的四面,讓開放式的格局精準劃分出了出起居室、餐廳、臥室、工作室。
黑色鐵藝的落地玻璃框住了老廠房的回憶,冷色系展現冷峻工業風美學,裸露的管線被隱藏起來,刷上白墻,在柔美的燈光下,柔化了冷峻硬朗的視覺感受。廚房的儲物柜粗糙但卻很真實。
一扇鐵藝與磨砂玻璃頗具巧思的移門,分割開臥室與工作室。每一處細節都能感受到宛若歷史與現在交疊的畫面。像這樣的溫情工業風,洞洞板工業風,也許更能打動人。
|
|